2025/10/28 04/14/16
温度变送器电路图到底是做什么的?
电源管理:电路的能量心脏
信号采集与处理:从模拟到精准数字
信号采集:通常从一个测量电桥开始。比如接PT100铂热电阻时,电桥的一个臂就是PT100本身。温度变化引起PT100电阻变化,电桥就失去平衡,输出一个微弱的差分电压信号,这个信号就和温度变化有关。 信号放大与线性化:电桥输出的信号非常微弱,需要运放构成的前置放大器进行放大。但传感器(如PT100或热电偶)本身的特性往往不是完全线性的,这就需要线性化电路来补偿。在老式模拟变送器中,常用正反馈网络等手段实现硬件的线性化修正。而现在主流的智能变送器,则通常由高性能的单片机(MCU)通过软件算法完成线性化,精度和灵活性都大大提高。 模数转换(ADC):放大的模拟信号被高速高精度的ADC转换成数字信号,送给MCU处理。一些针对仪表应用的MCU(如合泰的BH67F5245)甚至集成了24位高精度ADC,能满足大多数温度测量场景的需求。
V/I转换与输出:信号的最终形态
传统运放方案:可以用几个运放和三极管搭建成比例放大电路来实现。 专用芯片方案:现在更流行使用集成的V/I转换器,比如先积集成的LTS117芯片。这类芯片外部元件少,结构紧凑,线性度和稳定性通常比分离元件方案更好。
两线制 vs 四线制:一个关键选择
智能变送器:现代方案的利器
高精度与高稳定性:软件进行线性化补偿和温度补偿,精度远高于模拟变送器。 灵活配置:通过数字通信接口(如HART协议),可以方便地远程修改量程、传感器类型等参数。 自诊断与数字通信:具备自诊断功能,并能通过数字方式传输更多信息。
看懂电路图的实用小技巧
- 1
先找核心芯片:拿到电路图,先定位MCU、专用的ADC或V/I转换芯片(如LTS117、TLC5615),看它们的数据手册,理解其基本功能和在电路中的作用。 - 2
信号流向:尝试沿着“传感器接口 → 信号调理 → ADC → MCU → DAC → V/I输出”的路径,理清信号的整个流程。 - 3
分模块攻克:把整个电路图按功能划分成电源、输入、处理、输出等几个模块,逐个分析,降低复杂度。 - 4
重视被动元件:电阻、电容的值不仅决定放大倍数、滤波频率,还常常参与决定电路的工作点、零点和满度,非常重要。 - 5
实践出真知:有条件的话,用仿真软件(如Multisim)模拟一下关键电路(比如电桥或V/I转换),或者动手焊个简单板子实测,理解会更深刻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