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10/28 04/14/16
1 快速初步检查:眼看手摸,快速定位问题
外观检查:首先,仔细观察变送器外壳有没有明显的物理损伤,比如裂纹或严重的磕碰痕迹。检查接线端子和引线接口处是否有进水、腐蚀、油渍污染或者氧化物。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接触电阻过大,引起测量偏差,比如热电偶显示值偏低,而热电阻显示值偏高。 通电检查:如果变送器自带显示表头(比如一些一体化温度变送器),在通电后观察显示屏是否有正常读数。显示是否稳定?有没有出现错误代码?这是最直接的判断方式之一。 触摸与听声: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用手轻轻触摸变送器外壳,感受温度是否在合理范围内(通常周围环境温度应在-25℃至+70℃之间)。同时,仔细听一听内部有没有异常的振动或放电声。
2 使用万用表进行基础电气测量
21 测量输出信号
- 1
将万用表拨到直流电流毫安档。 - 2
断开变送器信号输出回路的一根导线,将万用表表笔串联接入电路中(相当于用万用表连接断开处)。 - 3
接通变送器电源,在正常工况下,观察万用表显示的电流值。 输出在4-20mA范围内:比如室温30度左右时,输出约5mA,这说明变送器基本工作正常。 输出为0mA或远低于4mA:可能是供电问题、变送器内部电路损坏,或者传感器回路开路。 输出超过20mA或卡在20mA以上:可能是传感器回路短路或变送器内部模块故障。
22 测量传感器回路
对于热电阻(Pt100):使用万用表的电阻档,直接测量热电阻两端的电阻值。在室温(约25℃)下,正常的Pt100电阻值应在110欧姆左右。如果电阻为无穷大(开路)或为零(短路),则传感器本身已损坏。 对于热电偶:使用万用表的毫伏档测量其产生的热电势。根据温度大致判断毫伏值是否在合理范围内。
3 精度校准与性能测试:用数据说话
31 校准准备工作
标准信号源:用于模拟传感器信号。校验热电偶变送器需要毫伏信号发生器;校验热电阻变送器则需要精密电阻箱。 标准测量仪表:标准电流表(精度至少005级)用于精确测量变送器的输出电流;数字万用表也可作为辅助。 直流稳压电源:为变送器提供稳定的24V DC工作电源。 连接导线和必要的工具。
32 校准步骤详解
- 1
接线:按校验接线图正确连接所有设备。通常是将直流稳压电源、变送器、精密电阻箱、标准电流表连接成一个回路。 - 2
零点与量程调整: 调零:通过精密电阻箱,给变送器输入其温度测量下限值(如0℃)对应的电阻值(Pt100在0℃时为10000Ω)。观察标准电流表读数,调整变送器的“零点”(ZERO)电位器,使输出电流为4000mA。 调满度:再通过电阻箱输入温度上限值(如100℃)对应的电阻值(Pt100在100℃时为13851Ω)。调整变送器的“量程”(SPAN)电位器,使输出电流为20000mA。 零点和量程会相互影响,通常需要反复调整两到三次,直到都准确为止。
- 3
精度校验:零点和量程调好后,开始校验线性度。将量程平均分为5个点(如0%、25%、、75%、100%),依次输入各点对应的电阻值,并记录变送器正行程(输入信号由小到大)和反行程(输入信号由大到小)的实际输出电流值。 - 4
误差计算:根据记录的数据,计算各校验点的基本误差和变差(回差)。判断其是否在变送器标称的精度等级(如05级)允许范围内。
4 综合性能评估维度
5 常见故障与现场处理心得
现象:显示值偏差大,但输出电流与理论值对应关系正确。 原因:很可能是测温元件(热电阻/热电偶)本身老化或损坏,或者安装位置不当。 处理:检查或更换传感器。
现象:输出信号波动大。 原因:强烈的电磁干扰(如与大功率电缆并行敷设);接线端子接触不良;电源波动。 处理:检查屏蔽线是否单端接地,远离干扰源,紧固接线端子。
现象:变送器无输出或输出异常。 原因:供电问题;接线错误或断路;变送器内部模块损坏。 处理:检查电源电压(≥12V DC),核对接线,若无误则可能为变送器损坏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