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10/28 04/14/11
一、实验准备:工具备齐,调校不慌
DBW电动温度变送器:这次实验的主角。 mV信号发生器:用来模拟热电偶产生标准的毫伏信号。 直流毫安表(05级):用于精确读取变送器的输出电流,这可是判断调校是否准确的“裁判”。 24V直流电源:为变送器提供工作电源。 万用电表:辅助检查线路和电压。
二、调校核心步骤:一步步来,心细是关键
图片代码生成失败,换个方式问问吧flowchart TDA[实验准备与接线] --> B{输入信号类型}
B -- 热电偶 --> C[模拟热电势信号]
B -- 热电阻 --> D[模拟电阻信号]
C --> E
D --> E
subgraph E [零点与量程调整]
direction LR
E1[调整零点] --> E2[调整量程]
E2 -- 反复几次直至准确--> E1
end
E --> F[精度校验]
F --> G[误差分析]
G --> H[实验完成]
1 正确接线是成功的一半
配热电偶时:热电偶(实验中用毫伏信号发生器代替)接在(1)(2)端子。特别要注意,(3)(4)端子上的冷端补偿电阻Rcm需要根据热电偶的分度号(如K型、S型)正确选取,这是实现准确温度补偿的关键。 配热电阻时:需要将(1)(2)端子短接,热电阻以三线制方式接入(3)(4)(5)或(3)(4)(6)端子。
2 零点与量程的“纠缠”与破解
3 精度校验与误差计算
绝对误差:δ=16(I测I标)最大值×100% 变差:α=16(I正I反)最大值×100%
三、常见问题与心得分享
输出不稳定或跳动:首先检查接线是否牢固,各端子有无松动。然后确认供电电源是否稳定,接地是否良好。 冷端补偿如何处理:当采用热电偶且信号从具备补偿功能的端子(如A1, A2)输入时,实际输入的电动势值应为理论值减去冷端温度对应的电动势值,即 Ei=E(t,0)E(t0,0),这样才能补偿环境温度的影响。如果直接从A1, A3端加入信号,则不需此项操作。 耐心!耐心!还是耐心!:调校本身就是一个精细活,特别是零点和量程的相互影响,很容易让人烦躁。这时候一定要静下心来,微调后多等待一会儿,让读数稳定后再做判断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