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10/28 04/14/15
第一步:认清PT100的“庐山真面目”
第二步:分辨三根线是“谁”?(附实操方法)
- 1
准备好工具:一块普通的数字万用表,调到电阻档(Ω档)。 - 2
两两测量:用万用表的表笔任意测量三根线中两根线之间的电阻值。 - 3
找出规律:你会发现有这么一个规律: 有两根线之间的电阻值几乎为0欧姆(这两根线通常是相通的,比如B和C)。 而第三根线(比如A线)与刚才那两根线(B或C)中任意一根之间的电阻值,在室温(比如25℃)下大约都在110欧姆左右。
第三步:详解三种接线方式,看看你的情况适合哪种?
1 二线制接法
优点:接线简单,需要的导线少,成本低。 缺点:无法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,测量精度最低。前面说的误差主要就发生在这里。 适用场景:对温度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,或者导线极短的实验环境。
2 三线制接法(最常用)
工作原理:简单理解就是,仪表会测量其中一根导线(假设是B线)的电阻,然后通过计算,把A线和另一根导线(假设是C线)的电阻影响给减掉,从而得到PT100真实的电阻值。 优点:在保证较高精度的前提下,性价比高,是工业控制的主流选择。 适用场景:绝大多数工业过程控制,比如反应釜温度监控、管道流体温度测量等。
3 四线制接法(高精度之选)
优点:精度最高,完全消除引线电阻影响。 缺点:成本高,接线复杂。 适用场景:实验室、计量检定、科研等对温度测量精度要求极高的场合。
第四步:动手实操!三线制接法详解
- 1
准备工作:确认你的PT100传感器和温度变送器。看清楚变送器端子的标识,常见的会标有A、B、C,或者1、2、3,或者用颜色符号提示。最保险的方法是查阅变送器自带的说明书。 - 2
区分引线:按照我们第二步教的方法,用万用表区分出PT100的三根线:A线(独苗)、B线和C线(一对儿)。 - 3
开始接线: 将A线(那根独苗)接到温度变送器标有“A”或“1”的端子上。 将B线和C线(那对儿相通的线)分别接到变送器上另外两个端子,比如“B”和“C”或“2”和“3”。这两根线的位置可以互换,没关系,但切记一定要都接上! 少接一根,三线制补偿的效果就没了。
- 4
关键检查点: 导线等长等规:如果中间需要接延长线,那么A、B、C三根延长线的规格(材质、截面积)和长度必须保持一致。这是确保三根导线电阻基本一致,从而实现有效补偿的关键。 紧固端子:接线完成后,务必检查端子是否拧紧,防止虚接或松动,否则会引起温度显示跳变。
第五步:接线常见问题与故障处理(温度跳变?)
接线错误或接触不良:这是最最常见的原因。比如B线或C线只接了一根,或者某根线虚接了。这会导致补偿失效,温度值自然不准甚至乱跳。务必检查所有接线是否牢固。 导线规格/长度不一致:就像前面强调的,如果三根延长线不一样,它们的电阻就不一样,三线制的补偿原理就被破坏了,肯定测不准。 电源问题:给温度变送器供电的电源不稳定或功率不足,也可能导致输出信号波动,反映在显示上就是温度跳变。 传感器或变送器本身故障:PT100传感器本身可能因损坏出现断路或短路。判断方法也简单: 如果显示仪表显示“无穷大”或超量程值,很可能是PT100断路了(比如引线在某处断了)。 如果显示值明显偏低(如下限值),则可能是PT100短路或接线严重错误。
